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韋衍行)11月16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討會在四川廣漢舉行。共計20個科研機構、大學院校和科技公司的代表分享了關于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科技手段運用、設施設備創新等領域的最新成果。
北京大學的吳小紅教授介紹了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學研究成果。根據目前考古發掘研究結果和碳十四測年所能達到的精度,初步可以判斷三星堆所發現的幾個埋藏坑形成年代處于商代晚期,形成時間大致相當。
上海博物館的丁忠明研究館員介紹了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文物鑄造工藝階段性研究成果,發現三星堆與中原青銅器的鑄造技術既有相似的共性,也有鮮明的個性。相似的共性為陶范法鑄造、金屬墊片及定位泥芯撐技術、鑄接技術。鮮明的個性為盲芯中普遍存在細長的長方體木條,是三星堆獨特制泥芯技術的反映,且普遍使用了以青銅合金為焊料的鑄接技術。
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周旸研究館員介紹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絲織物組織及織造工藝階段性研究成果。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絲織品中,平紋織物是最為普遍的組織結構,即絹,除此之外還觀察到了綺和斜編織物。就織造工藝而言,研究團隊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織造方式,即原始腰機的織造方式、雙軸織機或踏板織機的織造方式、提花織機的織造方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陳家昌研究館員介紹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糟朽象牙脫水加固階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團隊探索了糟朽飽水象牙文物保護的科學程序,建立了飽水糟朽象牙長久穩定的預防性保護系統。迄今為止,采用該項新成果已處理不同糟朽狀態的象牙標本6根,實現了考古出土飽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護“零的突破”,為考古出土飽水糟朽骨角質文物的保護修復與活化利用貢獻了“中國方案”。
成都理工大學的王運生教授、西北大學的溫睿教授、四川大學的黎海超教授、電子科技大學的周軍、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李建西研究館員、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的陳華研究員、故宮博物院的曲亮研究員等專家學者也分別從各自研究的領域出發,介紹了三星堆考古多學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促進了三星堆遺址的考古工作與學術研究,增進了不同團隊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更為今后深入開展多學科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三星堆研究院學術院長聘任儀式在研討會結束后舉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被聘任為三星堆研究院學術院長、雷雨為三星堆研究院學術副院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為三星堆研究院學術執行院長。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fhclw.com/showinfo-33-30499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