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雪華
被譽為腹部手術“明珠”的胰腺手術有什么最新進展?哪些人群需要定期篩查胰腺隱患?近日,2023華南國際胰腺精準診治論壇在廣州舉行,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主任陳汝福教授受訪時分享了胰腺癌診療的最新進展。
治療:
新技術助患者保器官保功能
胰腺藏于人體后腹膜,在人體的上腹部深處,毗鄰肝、膽、十二指腸等多個重要器官,胰腺癌因診治難度大等特點,被稱為“癌癥之王”。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的《胰腺癌診療指南( 2022年版)》,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在國內外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占惡性腫瘤相關死亡率的第6位。
28歲的陳女士(化名)2年前體檢意外發現胰腺鉤突部位生長了一個腫物,考慮為胰腺囊性腫瘤,多家大醫院表示“需要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范圍大、難度高,需要消化道大量重建,還要面臨術后嚴重并發癥風險,她猶豫了2年都沒下定決心手術。最后,她找到陳汝福教授團隊,獲采用機器人輔助的胰頭切除術,術中出血僅約50毫升。
“以往胰腺癌等胰腺疾病手術大多采取傳統開刀方式,因胰腺位置特殊,切除時容易破壞到其他器官,創傷較大、預后差,且癌細胞易發生轉移。”陳汝福介紹,胰腺癌微創手術技術的推廣應用使當前手術治療效果比10年前好了很多,團隊創立的聯合神經淋巴清掃等,改善了預后,更是讓3年生存率提高了25%。
據介紹,在省醫胰腺中心,借助腹腔鏡和機器人輔助的微創技術,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胰腺腫瘤局部切除術、胰腺中段切除術等各項保留器官和功能的胰腺手術,已經累計成功實施200多例。
“納秒刀”技術是陳汝福教授團隊正在攻克的一項腫瘤微創消融新型技術。納秒脈沖腫瘤消融系統通過消融探針釋放納秒級高壓脈沖,擊穿細胞膜,在腫瘤細胞上形成納米級永久性穿孔,破壞細胞內平衡,最終使腫瘤凋亡,從而被新生健康細胞所取代。今年8月9日,團隊為一名已失去手術機會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進行了納秒脈沖精準消融術,這也是全國首例“納秒刀”技術治療胰腺癌的手術。
“特異性消融不產生熱能,只作用于探針治療范圍內的腫瘤細胞,因而不會發生‘誤傷’,能夠保護腫瘤周圍甚至腫瘤內部的血管等,使患者并發癥明顯減少,特別適用于周圍毗鄰重要血管、膽管、胰管的胰腺惡性腫瘤。”陳汝福說。他介紹,目前已經成功實施4例,并正式啟動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
為推廣上述新型手術技術,此次論壇成立了廣東省胰腺微創聯盟等基層聯盟,將加強對基層醫院的相關培訓,助力胰腺癌的診治。
預防:
高?;颊邞?0歲后定期篩查
胰腺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實體腫瘤之一,無手術機會的患者1年內死亡率高達90%。并且,因為胰腺癌早期并不會表現出特異性癥狀,因此臨床上70%以上的患者發現時都為時已晚,失去手術機會,生存率不容樂觀。陳汝福強調,盡管診斷技術在提高,手術方式在進步,但要想提高長久的生存率,早篩早診仍然非常重要。
他介紹,人們對胰腺疾病的警惕性有所提高,早期發現癥狀后,如果進行針對性如腫瘤標記物等的檢查,就能有助于胰腺癌的早發現。省醫胰腺中心建立了靶向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策略,2015年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慢性炎癥反應是早期胰腺癌導致3型糖尿?。ㄐ掳l糖尿?。┑臋C制,一般人群發生胰腺癌的比例為15/10萬,而新發糖尿病人群的發病風險在3/100,團隊成功轉化首個正式進入臨床的胰腺癌早診試劑盒提高了胰腺癌篩查效率。
在預防方面,“遺傳因素在胰腺癌發病中大概只占不到10%,其發病更多還是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陳汝福說,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肥胖和糖尿病等均可能影響胰腺癌發病風險,建議慢性胰腺炎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長期吸煙、大量飲酒、高脂飲食、肥胖人士等,在50歲以后要定期做好胰腺癌相關篩查。篩查可通過抽血查腫瘤標志物及腹部CT等方式進行,建議一年檢查1-2次,盡早識別可能的癌癥風險。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fhclw.com/showinfo-108-309265-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